【原创】典型杀熟:给两份合同我能看懂啥?到了钱没啦!(五)

发表时间:2024-02-19来源:互联网

著作权声明:本文系作者法经(微信号fajinglawyer)原创,访问者可将本文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、欣赏或分享至微信朋友圈,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,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,不得侵犯作者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。除此以外,将本文的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,须征得作者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,并支付报酬。

 

朋友轻声说:“那个宾东是在2020年以前担任碑临支行营业厅的大堂经理。他们行里有个叫戎韬的人,2013年7月份是碑临支行的临时负责人,2013年的10月份正式被聘任为碑临支行的行长,2016年12月被上级给解聘了……”

 

“就不是行长,只是一般员工了呗?”

 

“对!是戎韬违规,私下接受了理财公司的佣金和报酬,负责组织和统计指标,借职务上的便利,给申法公司、书荣公司等等吧,那些不是金融机构的委托理财公司推荐客户,代理签约,这才造成咱们这些人的钱都投到理财公司里去了!那些理财公司拿咱们的钱买回来一堆账,那些账要不回来,咱们的钱当然也就回不来啦!”

 

“原来是这么回事儿!”

 

“那个宾东已经被碑临支行给开除啦!”

 

“该!”

 

“您看下一步咱们咋办呀?”

 

“唉!看来,不打官司是不成啦!”

 

“这官司咋个打法呀?”

 

“找律师!咱们把大家伙儿都发动起来!”

 

“好,我这就去!”

 

北京,律师事务所宽阔的会议室。

 

法经向一字排开坐在面前的几位老人做自我介绍:“几位好!我是北京市朝阳区的执业律师法经,我负责‘讼师营业厅’常年法律顾问项目和诉讼案件的原则、思路、框架,这位承办律师负责细节、操作、落实,几位碰到哪一类的纠纷了?”

 

哈依开口道:“我们也不知道算啥纠纷,就是这么回事:银行里的大堂经理接受我们的委托,代替我们投资,我们呢就希望挣点儿利息钱,当然是越多越好啦,他们拿我们这些人的钱干啥,我们也不知道,反正能还本付息就成,现在钱拿不回来啦!”

 

“哦,听您说的这个意思,应该是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。我怎么称呼几位?”

 

“我叫哈依,你们都自报家门吧。”

 

待几位老人说完姓名,法经继续问道:“几位高寿了?”

 

“都是60后,老头了!”

 

“几位当中有少数民族吗?”

 

“没有,都是汉族。”

 

“几位还在职吗?”

 

“都退休了。”

 

“住在哪儿呀?”

 

“都在哈尔滨。”

 

“几位都是从哈尔滨过来的?”

 

“是啊!朋友托朋友才找到您这儿,不容易呀!”

 

“谢谢几位的信任!那个银行叫什么名儿?”

 

“碑临支行。”

 

“那个大堂经理叫什么名儿?”

 

“宾东。”

 

“男的女的?”

 

“男的。”

 

“多大年纪?”

 

“不到50吧。”

 

“也是汉族?”

 

“这个我们没问,应该也是汉族吧。”

 

“他现在还在职吗?”

 

“给开啦!”

 

“他也住哈尔滨?”

 

“对!”

 

“您和宾东接触的时候,感觉这个人怎么样?”

 

“这人老敏感啦!贼细心,贼情绪化,贼会说话!‘假假咕咕’的!”

 

“宾东离职以后,碑临支行的什么人负责和几位接洽呀?”
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